Friday, June 30, 2006

愉悅 + 清澄 + 放手 = 創意基本功

近日,屢聞許多大學,有意或已辦"創意學院"....
一時間,創意之學,似成顯學。

何謂創意?如何教育?大問也....
有曰"創意為人文教育",
有曰"創意教育,應以科學為基礎".... 莫衷一是;

其實,這也顯示"創意"與"創意教育"之難,大家都是,摸著石頭過河,
只有對岸,沒有底案。

然而,積累三十餘年,從事創作的實務經驗,
我的見解,也許可以參考;

創意教育,確實攸關科學與人文的教育,但要超越....
創意教育,不應只是專業教育(只有專業人員需要),

創意教育,應是生命教育的一環,
創意教育的目的,
是,使創意,成為受教育的人,
"面對生命的態度"與"每日生活的習慣".....

創意,非有足夠的科學知識為基礎,不足成事;
創意,非有充分的人文理念為核心,不足成局。

然而,創意,不能停止於科學與人文教育.....
創意,必須演化成"面對生命"的基本態度,才能起飛。

創意教育,愛因斯坦有如下說法:
“It is the supreme art of the teacher to awaken joy in creative expression and knowledge.”(詳見愛因斯坦語錄網頁)

中文試譯:
開啟創意者"表達與求知的喜悅",有賴高超的教學藝術。

細審上文,可知,
愛氏心中,教"創意之學",
重在啟迪愉悅之感.....
那麼,師資,是何等的重要!

愛氏過人之處,
不在知識,而在求知過程,提問的創意。
他曾說(我的記憶):
吾人,不應以"造成問題"的同一腦袋,嘗試"解決問題"。


對於創意,
甘地,這位仁者,見解如下,值得深思:
“Every moment of your life is infinitely creative and the universe is endlessly bountiful. Just put forth a clear enough request, and everything your heart desires must come to you.”(詳見甘地語錄網頁)

中文試譯:
生命的每一刻,都充滿創造力;
宇宙,亦是無限慷慨;
你唯一需要做的,就是對宇宙與生命,展現清澄的請求;
而你心中所想要的,將現於前。

這句話,關鍵在於"a clear enough request";
讓我想起"無量義經"有言:
靜寂清澄,志玄虛漠,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;
無量法門,悉現在前,得大智慧,通達諸法。

宇宙,確實大方;
然而,若是我們,想以佔有式的開墾,佔有宇宙,那麼,此路不通....
經過人類再十九、二十世紀工業與商業的努力之後,
甘地的話,更顯重要。

甘地以"clear(清澈,清澄)"表達,
人類對宇宙與生命,應有的基本態度,

其實,
這,也就是創意之泉的源頭:
"與宇宙生命,清澄對話的能力"。

所以,
Julia Cameron(作家、詩人;著作有"藝術家之道")

她,有一說法,
我很喜歡,紀錄如下:
“The creative process is a process of surrender, not control.”

中文試譯:"創意,是放手的步驟,不是控式的過程。"

(詳見朱麗亞。卡麥隆語錄連結)(維基百科英文連結)(作者網站連結)

台灣,在辛勤代工,贏得經濟成長之後,
開始注意,創意之學,也許是,唯一的未來,這當然是好事....

然而,
創意,是減法的哲學,放手的哲學,歡愉的哲學....
與台灣幾十年來,產業習慣苦行的修為,
似有,肌肉紋理的格格不入.....

好在,會在台灣成長的人,
天生有"創意的基因".....
只要聽聞、思考與勤練,
"創意基本功"....

誰能說,
十年後,世界對台灣的理解,
不會從 Made in Taiwan的"M.I.T"的台灣製造,
變成 Created in Taiwan 的"C.I.T"的台灣創造?

Saturday, June 24, 2006

好建築(也許,您不會去,但值得上網看)

有一本網上雜誌,
http://www.arbitat.com/
(將e-zine稱作"本"好似不對),經營得很用功....

世界上,
有許多著名建築物,
有些,也許,您已經去過....
有些,也許,您計畫著想去....
有些,也許,您也沒有因緣可以去....

這個網上雜誌,
有許多好建築的幻燈展示,關於建築的新聞,書籍.....
(請看Arbitat連結),對您也許,有幫助。

如果,您對"建築師"有興趣,
他們經過整理的,
以"建築師"分類的作品網頁,
可以看見,建築師的精選作品,
以及,關於,這一位建築師的出版品,逐一介紹.....

例如,
作品語言,精準嚴謹,令我敬佩的,
Norman Forster爵士(香港機場與匯豐銀行總部設計者)網頁,請按此連結

例如,
在台灣,有許多仰慕者的,
安藤忠雄先生(Tadao Anto),網頁請按此連結

例如,
差一點,在台中,設計古金漢美術館的,
Zaha Hadid女士,網頁請按此連結

如果,您想認識,
更多,著名的建築師,請按此連結.....

您會發現,上世紀,許多,將智慧,奮力奉獻於建築的名字:

73歲,孤單,破產在紐約車站男廁死去,卻留下許多優雅作品的Louis Kahn
ArBITAT連結)
維基百科連結)
他死去的時候,
他私生的兒子Nathaniel Kahn,才十一歲;
三十年後,他執導了一部紀錄片,
訪問許多當代建築家,試圖追蹤,
大家都認識,他卻不太認識的大師父親;

是一部,關於愛與背叛,關於懷念與原諒的真實故事。

這部影片,拍得很好,也入圍了美國影藝學院的最佳紀錄片。
請按連結,看影片片段)
請按連結,影片正式網站)

二十世紀,現代建築運動旗手,
浪漫派建築家,藝術家,烏托邦都市計劃家,Le Corbusier
ArBITAT連結)
維基百科連結)
許多人腦海裡,
科比意建築師,座落於法國Ronchamp(廊香)鄉間的聖母院,
是天堂留在人間的永恆印記....

在台灣,徐明松先生著作,
田園城市出版的"柯比意:城市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"一書,
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)詳細描寫,柯比意氏,
青年時期,在歐洲與東方,三次大旅行與思想建構的關聯,相當精闢....

當然,如果.....
您規劃,以建築為主題的旅行,
那麼,連結這裡,也許有幫助。

建築的書籍,分類陳設,(請按連結),
將每一類,點選進去,同類的書,非常多....
對建築與空間藝術有興趣深入研究的人,
是一個整理過的知識連結。

看完這篇,
您是否想過,何人?哪樣的經營模式?
支撐著,
這個看來豐富的知識經濟時代的網站連結?

Tuesday, June 20, 2006

古典產業 與 流行產業

(抱歉,我還是無法上傳圖片)

這期(2006/0615-0630 132期)的"數位時代"雙週刊,
定義了,一個很重要的產業趨勢.... (請看連結

手機產業,將成流行產業。
換言之,
(1) 經營流行品牌的能力,將超越科技研發與製造的能力.....
(2) 手機產業,將更成長....
(品牌注釋:維基中文連結,維基英文連結

然而,除了,
分析"手機未來"與"流行產業"的篇章值得看.....

大量篇幅當中,
有一篇,記載了,
詹偉雄(請看誠品連結)與劉維公(請看客家文經協會連接),
兩位,思考者的對談....

其中,詹先生,一段小小的談話,
很重要,
卻,容易被忽視;
(簡錄其意如下)

"許多人,認為iPod是流行產品....其實不是...."
"流行的重要因素是,朝生暮死...."
"手機業者,三個月沒有新動作,就被遺忘....所以,接近流行產業"
"iPod也改款,但不改基本元素(亮鋼背板,透膠面板,簡圓控盤等)"
"iPod企圖,建構古典典範....."
"古典,是,設計元素一致,變成永恆....."
"所以,蘋果,作手機,是危險的...."

詹先生這段分析,
觀察入裡,
是,研究"創意產業"的人,
必須明白的道理。

希臘的柱,羅馬的拱,中國的頂....
都有永恆的元素;

流行,或謂時尚,(請看wikipedia,關於Fashion連結)
屬於"行為經濟學",應該研究的範疇;

依伴著,工業革命的大量生產能力,而生....
流行產業,
雖然,為社會繁榮,建構,龐大的基盤;

我們,卻不得不承認,
流行(時尚)產業,
是資本主義社會,快速破壞"儉樸美德"的炸藥。

台灣,談未來,
顯然只有"知識經濟"裡的"創意產業"好走.....

如何,閃躲流行產業,造成浪費的的害處,
以智慧,建構"文化產業"的"古典典範"?

也許,仔細分析之後,
蘋果電腦在Steve Jobs領導下,建構的,
"看似流行,實為古典"的企業文化,
值得借鏡。

當然,他也曾經想法不容,
創下世界級企業,創辦人被董事會驅逐的紀錄;

我常想,當年,他如果沒有被驅逐的試煉,
就沒有幾年後,他臨危受命,搶救蘋果的奇蹟....

我的見解?
文化產業,為求方便,湊近流行,一定是不久遠的;
建構,受歡迎的古典,才是正途。

Wednesday, June 14, 2006

認識 Copyleft 與 Copyright

左圖,是Copyright的標章,
從事文化產業的人,沒聽過Copyright?
不可能!

對Copyright,不一定會懂,但,一定聽過,
大概也會很重視。

Copyright(著作權)的概念,
是世界各國,透過法令,
保護著作人的"著作人格權"與"著作財產權"
(請詳見維基百科連結

以法令,保護著作人的目的,
在於對著作人"創作"的"尊重",

然而,二十世紀後期,數位科技的發達與普遍,
使,著作權,
為了,因應科技技術與工具的發展,
而有,各種新的限制;
例如:重製,公播,放映,出租等權.....

到了網路發達起來,
從使用人(甚至是著作人)的角度來看,
只要他不是法律(著作權相關)的專業人員,
已經有點,處在,
不知如何是好的窘境。

離開法令範疇,
從人類文明與知識發展的角度看,
著作,
是人類集體累積的成果;

適度保障,理所當然;
過度保障,不只,本末倒置;
常此以往,也限制了文明的發展。

也因此,有識之士,
提倡"著作共享"與"著作加值"的概念;

基礎於,這樣的思想背景,
"Copyright"被"Copyleft"的觀念撼動,
例如,
"大英百科"的資料量,
短短兩三年時間,
被"維基百科"超越.....

關於,維基百科的意義,請看連結

左圖是"Copyleft"的標章,

Copyleft,
有人翻譯為"著佐權",
取其"左"意, 左者,反也。
也,取其"互助"意;

詳細解釋,
請看維基百科連結

當然,談起共享的觀念,
GNU這個字與"一個牛頭",這個標誌,
我們也該重視。

大愛電視的蕭毅君經理,
一直相信,
未來,是"自由軟體"的天下.....
從某個角度來看,
google的興起,與這樣的背景相關。

關於"自由軟體運動",請看維基百科連結

GNU,就是,這類自有軟體思想的推動者,
詳細,請看維基百科連結。

Thursday, June 08, 2006

直覺的理性面向

許多人,對創意的世界,
一直有兩個迷惑:
一是:創意是,直覺觀照的結果嗎?
或者:創意是,理性思考的結果呢?

如果有這樣的疑惑,
有一本書,值得翻閱,
中譯也簡潔流暢,容易讀。

書名:Blink:The Power of Thinking without Thinking
亞馬遜網路書店連結)
作者:Malcolm Gladwell
作者網站連結)
中文書名:決斷兩秒間
博客來網路書店連結)
時報出版

這本書,有三個目的:
一是說明:
瞬間判斷,並不粗糙;
千萬不要懷疑,快速認知(rapid cognition)的能力,
這是一種重要的腦部作用,心理學上稱為Adaptive Unconscious(適用潛意識)。與佛洛伊德「潛意識」的隱晦層面不同,「適用潛意識」可視為一部在「意識」後面快速而安靜運作的龐大電腦。
二是說明:
我們的理性思考訓練,與情緒管理缺陷,讓我們經常拋棄「適用潛意識」所提供的資訊。
三是說明:
我們可以有方法的訓練「適用潛意識」,增強瞬間判斷的能力。

作者說,他不用「直覺」這個字眼,因為含有「非理性」的概念;
他的書名,直譯成中文,應是:
「瞬間:不假思索的思考力量」

我的觀點呢?
幾十年來的創作經驗,
我同意,作者的解析是對的,
「直覺」,具有理性的面向;

但是別忘了,
「適用潛意識」,或說「直觀」,
這部運算能力強大的電腦,
除了硬體,
還有兩個要件,才能運作:
一是:強大的應用軟體
一是:豐厚的儲存資料

應用軟體,有賴學習而獲得的知識,
儲存資料,有賴積累而記憶的資料。

直觀,就是這樣的硬體加上知識與資料的
「極速」與「多元」的連結。

還有,如果你願意相信,我們往生之後,
「萬般不帶去,只有業隨身」的話……
那麼,
那個隨身包帶著的,
就是,累世的知識與資料(理性資料與情緒資料)……
別忘,
仔細分析,
有些是珍貴的,
有些是垃圾,
有些有毒……

所以,
我的見解是,
隨時隨地,累積好的知識與資料…..
這輩子用不到的,
下輩子,還可以用。

不過,
再怎麼好的知識與資料,
情緒管理,沒做好,就是,電腦中毒;
不誠實,就是,電腦,被移植木馬程式…..

創意,怎麼來?
大概就是這樣了,
以上,純是我個人的見解,
我深深相信,
但,你不一定需要如此相信……

Wednesday, June 07, 2006

找回台灣失去的創意版圖

離開大愛電視之後,
比較有時間,
答應邀約,參加不同的,
「文化」或「教育」機構的策略規劃會議,

當然,偶爾也能,
提供一些見解與觀點,
不過,主要還是仔細聆聽,不同的看法;

幾個月來,
我很擔心的發現,台灣想要成為「創意產業」的基地,
創意之國的版圖上,
有兩塊,很大的missing piece;

這兩塊,我們本該擁有,
卻為了經濟發展, 我們割讓了;
如果我們不能快速收復失土,
創意產業, 在台灣沒有希望。

淪陷的缺口?在哪?
資金?當然不是!
人才?好像是,其實不是…..

那,缺口到底是什麼?
仔細觀察,台灣近幾十年的產業發展史,
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線索;

幾十年來,促成經濟發展的台灣產業,
大多是「依照訂單生產」;

這樣的產業邏輯,
培養了,
「制訂明確目標」與「建構嚴謹紀律」的產業文化……
也有許多企業,
因為這些特質,揚名國際。

然而,這種產業經驗,
無論是,目標的設定,可行性分析,或成果預測的方法,
比起文化產業,或,創意產業的產業邏輯,
都相對的容易。

簡單的說,我們沒有「創意經驗」;
無怪乎,
創意,經常被誤解為「搞怪」。

台灣多年來的經濟成長,
當然寶貴;
可惜,台灣在外銷市場的「代工者」身份,
讓我們的學者專家, 與經營者,
都缺少,
創意產業,最關鍵,也最必要的能力版塊,
也就是,我所說,
台灣想成為世界級的創意之國,已經割讓的版圖.....

我們割讓的,
一是「追尋未知的自信」,
二是「信仰誠實的激情」。

先說「追尋未知」,
想成為第一的追尋者,
必須習慣,
永遠沒有地圖,卻有目的地的生活態度;

這種天真的哲學,
不會聽命行事,也絕不按表操課,
卻有將生命,轉化成作品(請注意,不是產品)的能量…..

這種天真的哲學,
相信永遠有路,只是有待發現....

可惜,台灣產業目前擁有的成功經驗,
多數是別人提供地圖....
我們按圖索驥;

因此,台灣有意發展創意的產業,
極度缺乏追尋未知的自信,
抄襲,變成必須,
抄襲,似乎成癮。

抄襲,對創意產業之害,不只是法律侵權問題而已;
抄襲,是創意人,放血自殺的行為....
因為,失去自信,
所以,只好放棄,
自己熟習的文化語言.....

再說「信仰誠實」,
創意者,必須時刻保持反省的狀態,
為何?
因為,創意者必須警覺,自己走過的每一條路,都有缺憾,
所以,每一條路,都有改善的機會....

然而,反省需要誠實對己,需要坦白對人;
可惜,
台灣,從我小學時代的教育,
就為了升學,學校就偷偷改變課表,
當督學來到學校,
老師教孩子們,把書藏起,回復原課表,假裝上課....
於是,
不誠實,變成兒童教育的一部份.....

幾十年後的現在,
政治人物,
公然在媒體扯謊,也就理所當然了。

這樣的社會,不是真心的社會....

失去真心,
就沒有真實的靈魂;

當靈魂披上虛假,
就,不懂真情為何物,
當然,
就不會有來自靈魂深處的作品;

沒有來自靈魂深處的激情,
怎麼會有動人的創意?

那麼,台灣怎麼辦?
許多人倡導,學習韓國....

我認為,那是不好的,
為何?
韓國的創意產業,來自刻意表演;
年輕的孩子,整形變臉,讓它符合西洋美學,
那不是來自自信的創意,
那是迎合,
這樣的產業,不會長久。

日本不同,
日本是,
經由學習西洋,進而消化西洋,

日本不是迎合,而是融合.....
像,幾千年前,
亞洲的唐,歐洲的羅馬,
融合,形成了久遠的新文化。

台灣的當務之急,
是,找到典範,
歷史上,絕對找得到....
像是,
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,
勇敢的掙脫來自宗教與政治的虛偽束縛,
找回,
希臘的人文理想。
(維基百科文藝復興連結)

台灣也應該,
先在歷史上, 找回典範,

追回,
「追尋未知的自信」,
「信仰誠實的激情」。